close

傳統的華人家庭,多有拜神祭祖的習俗。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設神桌供奉祖先牌位。但是為了什麼原因,人們會用一塊木牌來紀念他們的祖先呢? 芓妘媽媽提供了一個動人的傳說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祖先牌位由來的故事 

    很久以前的務農時代,家家戶戶都是靠著耕種、畜牧來生活。牛羊放牧到山上草原吃草,需要有人趕著牛群、羊群及看顧牠們;這可是件辛苦又乏味的工作。早期的父母常常告誡孩子們:若不努力讀書,長大就只能當個放羊、牽牛的孩子。 

    相傳從前有個單親媽媽,照顧她唯一的寶貝: 一個牽牛吃草的孩子。因為是家中唯一的孩子,缺乏學習與分享的對象,所以他的脾氣不好,很容易動怒。儘管他暴躁易怒,媽媽卻是非常的疼愛他。每天中午總是煮好香噴噴的飯菜,做成便當。用布巾包好後,便提著便當走好長的路,來到高高草原上,送給心愛的孩子吃。每天,不管是出大太陽或是颳風下雨,媽媽都甘之若飴的為孩子送飯。可是牧牛的孩子卻無法體會媽媽的辛苦,天天都是怒眼,口無遮攔的謾罵;怪媽媽太早送來便當,或是太晚送了讓他肚子餓得咕咕叫。有時則是嫌棄媽媽煮的東西不好吃,太鹹或太淡。對於媽媽的解釋他也沒耐性聽,偶而還會拿起手中的趕牛棍來打媽媽,從來都不曾說過一句感謝媽媽,讚美媽媽的話語。面對這麼一個不懂事的孩子,媽媽心中總是十分哀傷。她總是用耐心與愛心,等待著孩子有一天也會改變。媽媽心中的苦有誰能夠了解呢? 

     有一天,在晴朗的天空下,牧牛童像平日一樣的看管著牛群。由於太陽炎熱,他尋找一顆濃密的大樹,坐在樹下乘涼。他聽到了樹上小鳥吱吱喳喳的吵個不停。突然間,他看到一隻較大的鳥兒嘴上啣著一隻小蟲,正在餵食鳥巢裡伸長了脖子、吵鬧不休的小鳥。鳥媽媽不停的來來回回去找小蟲回來餵食,直到小小鳥吃飽睡了,鳥媽媽才停歇。此時的牧牛孩子內心已有所感觸;再轉頭一看身邊的羊群中,有一頭小羊咩咩正跪著吸食母羊的奶。牧牛童真的是從內心深深的感動了!他想著:「動物都能珍惜彼此此間的養護之恩,而我是個人,卻不懂感恩。媽媽每天辛苦從山下走著漫長的路,帶著辛苦煮好的飯菜來給我吃,而我卻不懂得珍惜。我比動物還不如呀!」牧童不禁痛哭流涕了!此時的他告訴自己: 今天要好好地跟媽媽表示歉意,並請求媽媽原諒。於是他站在高高的草原上等待著媽媽快點兒出現;他定要飛奔上前迎接媽媽。終於媽媽的身影在山腳下慢慢的走上來。牧牛童用跑的,並一路喊叫著媽媽。媽媽抬頭一看,心裡大驚:「今天這孩子怎麼跑得著麼快!難道是我便當晚送惹得孩子生氣了?他是要來追打我嗎?我真是個失敗的母親呀!」傷心的媽媽放下了手中的便當,回頭就跑。沿途中有一條小河,媽媽毫不猶豫的往河中跳,想要一死百了。看到媽媽跳入河水中,不會游泳的牧牛童也跳入水裡,一心只想要救媽媽。但湍急的河流早已把媽媽不知沖向何處了?在危急中牧牛童忽然抓住了一片浮木,他緊抱著浮木載浮載沉的在水裡漂流,直到被村中的人救起,然而媽媽卻被河水沖擊,不知去向。

     村裡的人告訴牧牛童,還好有那片浮木救了他一命。牧牛童也覺得那片浮木一定是媽媽的化身,是媽媽保護他。於是他將媽媽的名字寫在木片上,早晚奉茶水、奉香,來膜拜他的母親,紀念他偉大的媽媽。以後的人們為了紀念往生的長輩,都會立牌位膜拜,這便是此傳說故事的典故。

 

這個傳說的主角是---漢朝時---名叫丁蘭的男子----對母親不孝順的故事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PS:清明節快到了---講這個故事很應景喔
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今天講給小朋友聽---反應不錯
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順便教他們一句台語俗諺------------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在生孝敬一粒豆---較贏死後拜豬頭)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GIGI(雯祺)   3/23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晨光故事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